《HOME:搶救家園計畫》5分鐘中文試看版


今天是世界地球日40週年,介紹一部美麗卻殘酷的影片,來喚醒環境保護的之必需。

這次的標題跟以往不同,中文名字有點譁眾取寵,像是一部與盧貝松相關的災難動作片,雖然實質上來說的確是災難片,但是不免模糊了焦點。

《HOME》這四個大寫字母,多麼震撼人心,生活於這地球上的每個人不管用怎樣的方式渡過每一天,卻是不是仍舊少花了一秒鐘去思考關於美麗的家園,這個我們賴以維生的環境。



Trailer



國際名攝影師亞祖貝彤執導的紀錄片,盧貝松監製。以客觀的角度闡述地球的誕生、演變以及地球現今所面臨的種種問題。由空中俯瞰所拍攝的獨特畫面,分享亞祖貝彤的驚奇與憂心,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畫面帶觀眾認識美麗的地球。

自從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二十萬年以來,這個星球歷經近四十億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,卻因人類不再井然有序。我們還有十年能扭轉這股趨向、了解過去巧取豪奪地球豐饒資源的完整真相,並改變人類的消耗模式。

很喜歡看Discovery頻道,野生動物自然生態就像寬廣的大地上,羚羊群的遷徙、獵豹面對食物伺機而動的神情、長頸鹿生產的實況更是難以忘記,這不僅是我們的地球,更是所有生物的。但是人類卻仗恃智力對於地球高度開發,很多人不願面對與接受,但是受反撲的那天終會到來,科學家都是這樣警告我們,事實也是如此。

環境被破壞,地球還是這麼美;海洋生物被濫殺,海洋還是那麼藍。是該改變的時候了。
希望到我年老的時候,地球還能夠這麼美。



國際攝影大師亞祖貝彤是聯合國環保大使,也是 GoodPlanet 這個非營利組織的創辦人。 

導演訪談

其中提到使用直昇機空中攝影會製造很多碳,所以他們計算碳排放量,再轉換成金錢捐給非營利組織,非營利組織會將錢捐給能源缺乏的國家,身體力行的程度令人佩服。


《HOME》 (English with subtitles)
以上可連結至Youtube高畫質版線上觀賞

photo from here

Heart in Voh, New Caledonia (French Overseas Territory) (20°56'S, 164°39'E).

photo of HOME from www.yannarthusbertrand2.org













[關於世界地球日] 節錄自台灣地球日網站
地球日是1970年當代環境運動起源的年度紀念日。那時美國大量使用含鉛汽油,製造產業排放濃煙與污泥,卻對於法律制裁及負面評論無所畏懼。地球日的創辦人蓋洛‧尼爾森(Gaylord Nelson)和丹尼斯‧海斯(Danes Hess),發起第一次的全國性環保抗爭,以期「革新政治建制,並強迫此議題被納入全國性議程上」。

1970年4月22日第一屆地球日,兩千萬美國人參與,開啟現代環保運動新頁。1990年全球一百四十一個國家,兩億人參與,創造第一次的國際地球日,也促成各國政要參與聯合國地球高峰會議,正視全球變遷及種物滅絕等環境議題。2000年全球有五億人參與地球日活動,以千禧年做為保護地球的轉捩點。

地球日的官方日期是每年的4月22日。地球日活動通常在4月22日前後的週末進行。很多組織會將地球日活動延長,延續一整周或者整個月,作為地球周或者4月地球月。


HOME official website:www.home-2009.com
Discover Yann Arthus-Bertrand@www.yannarthusbertrand.org
法國當代人物誌 - 攝影家 Yann Arthus-Bertrand@Titien.net
Yann Arthus-Bertrand-從空中看地球@氣象報告
mydesy - Bertrand鏡頭下的絕美地球@MyDesyㄇㄞˋ點子 | 部落格
李偉文◎盧貝松要搶救地球還是搶救人類
世界地球日@Wikipedia
更多環境運動資訊可至台灣地球日網站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ur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